8月31日下午,中心召开了多媒体教室改造工作的总结座谈会,参与此次多媒体教室改造的30余名职工参加了座谈会,中心主任丁卫泽、副主任罗永平参加了会议。
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保障本科教学环境,更好地迎接本科教学审核式评估,学校对103套老旧多媒体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由于改造经费落实较晚,招投标后实际离新学期开学不足一周。8月26日,技术服务部在改造工程跟踪中,发现施工方人员投入不足,工程进度明显无法保证8月29日正常教学,经交涉后也无明显改善。中心当即决定组织职工参与升级改造工程,中心30余名职工与施工方人员通力合作,经过两昼夜苦战,终于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基本完成改造任务,确保了开学第一天的正常教学。
总结座谈会,大家分别介绍了在这次多媒体改造工程中自己所做的工作,总结了得失,分享了感悟。大家一致认为技术服务部上学期的业务培训、考核和比武为胜利完成本次改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化流程、合理分工、精诚合作、无私奉献”是取得本次胜利的关键,许多同志也在这次“真刀真枪”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知识能力的不足,纷纷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困境之中见精神”,两昼夜突击加班,技术服务部同志表现出的不怕辛苦、不计私利、忘我工作的精神令人感动。例如,熊健辉利用自己的焊接技能27日帮助启秀校区加班焊接到凌晨两点,28日早晨七点多钟又出现在钟秀校区教室的焊接现场,当晚加班到次日凌晨4点多钟,他焊接熟练,焊接成功率100%。殷莉和陈益均夫妇为了能全身心投入这次任务中,把小孩交给朋友照看,完成了启秀校区的任务后,又主动支援钟秀校区、主校区,体现了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28日晚9点多钟,钟秀校区多媒体设备其他工序基本完成,只等强电连接和写码调试,写码调试是强电连接的后一道工序,由于施工方强电连接人员只有两人,需要30-40分钟才能完成一套设备,所以留下的写码调试人员也不需太多,技术服务部钟秀校区负责人张晓燕看到高强度忙碌了一天的女同志们已经非常疲惫,果断决定让五位女同志先回家休息,两个男同志和自己留下配合写码调试,干部的责任感让她和男同志一样加班到凌晨4:30,早晨7:30又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28日晚主校区加班到9点多钟时还有十几套强电连接没有完成,还有几个VGA接头需要重焊,但这时施工方的工人们说连续加班太累了,身体吃不消,要停工,公司方面年轻的项目经理也无能为力,技术服务部主校区负责人李晓丽在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请示领导后果断决定给施工方工人每人300元的加班补贴,吸引工人加班到凌晨1:30终于基本完成了任务。
技术服务部的女同志占多数,两昼夜突击加班过程中,她们都成了女汉子,充当了搬运工、接线员、调试员,她们有人身体不太好,有些人细嫩的双手都磨起了泡,许多人最后走路都没力气了,但都咬牙坚持着,只为一个目标,就是保证开学第一天的正常教学。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说过“看一个人的精神,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的状态,也要看他在逆境中的意志;看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要看他在顺境基础上的表现,也要看他在困境中的作为。”这次困难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技术服务部——第三党支部集体的精神和能力。
丁卫泽主任指出,此次能够按时完成103套多媒体设备改造工作,保障了开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与上学期第三支部开展的业务培训、考核和比武分不开,与技术服务部职工及“外援”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分不开,大家立足岗位、心系师生、忘我工作,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心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本次突击工作也反应了中心对焊接、强电施工、项目管理、系统架构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希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向加强学习,使自己成为各领域的技术能手和骨干。(文/吴寒飞 图/张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