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信息化中心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心各部室:
《信息化中心2025年工作要点》经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中心各部室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并根据职责进行任务分解,制订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南通大学信息化中心总支部委员会 南通大学信息化中心
2025年1月11日
信息化中心2025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以“大调研”赋能“大提升”,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深度融合的理念,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思路
紧跟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趋势,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加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以大数据助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加快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育变革与创新;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提高防护水平;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加速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队伍能力素质建设,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创新项目研究。
三、工作内容
(一)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中心工作跨越式发展
1.加强理论武装指导实践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中心领导班子在学习上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同志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常态化研究和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工作,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抓好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届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助力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治理等方面的方法举措。强化“一岗双责”,坚持“三重一大”集体民主决策,完善中心办公会、党政联席会、中心支委会议事规则,优化制度流程,规范内部管理。
2.深化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
构建互学互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持续深化与江苏师范大学信息化处党支部、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工作成效。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党建业务经验交流分享会、专题党课等活动,共同推进“支部在线”、关键数据异地互备、校园卡创新应用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合作研发等,不断实现双方党务业务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共建样板。
(二)深化数据治理与开发,打造数字应用新生态
1.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动全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建立学校数据质量管理规范,确保学校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明确共享责任清单,加速数据资源在组织内部流动的过程,促进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引入学校公共数据、统一身份认证数据申请与年备案机制,开发学校数据质量看板系统,不断促进学校数据质量和数据共享的规范化管理。
2.坚持应用驱动,推动数据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紧密结合业务场景和应用需求,持续推进教师画像、学生画像、教职工看板、高质量目标考核等数据深度挖掘和应用建设,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领导提供更具时效和可持续性的战略性决策支持。
3.探索AI时代软件开发新范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充分利用AI技术提升应用开发的智能化水平,依托AI智能体应用,持续拓展应用开发生态链。加强对现有开发工具的深度学习和培训指导,积极打造高水平软件开发团队。加强对新技术学习与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应用开发能力,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学校内涵发展需求。
(三)加强教育技术推广应用,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促进教学平台深度应用,提高教学教研质量
始终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派、爱课程、腾讯会议等网络在线教学平台优势,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手段、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等方式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做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相关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教育大数据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再到数据价值的成功提取,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2.提升智慧化教学环境,赋能教学质量监督
进一步营造学校教育教学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扎实推进巡课督导系统三期、语音室设备更新、金课录播教室、演播室录播室升级改造等项目调研建设工作。做好三校区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语音室、广播电铃、标准化考场等教学设备保障工作。
3.依托先进技术,探索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生成
不断深化对前沿技术及高效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致力于增强开发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学习利用AIGC技术、数字人技术、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及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常态化开展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制作技术的培训指导,为教师自助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学校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课程的数字化建设,提供高质量伴随式的信息化服务保障。
(四)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1.加强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流程
严格落实上级或学校网络安全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各二级单位网络安全工作责任。调整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按期召开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网络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完善修订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相关制度。依照学校保密管理工作要求,加强保密信息化管理专项工作。
2.优化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落实等级保护制度
进一步加固学校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技术和管理并重,优化学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策略,做好网络安全设备的定期维护,发挥网络安全监测和防护设备的功能,提升网络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做好网络安全日志分析和挖掘,加强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梳理信息系统资产,定期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完成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高质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二级单位信息管理员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竞赛等,向师生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个人信息保护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不断营造学校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1.推进信息化项目库建设,加强经济活动内控
根据学校项目库建设要求和规范,优化立项论证流程,加强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论证。做好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管理,对立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按照建设目标完成。做好信息化项目推进工作,协调各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加速项目建设实施。落实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2.优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提升运维保障能力
高质量完成校园网的运维工作,保障校园网通畅,查漏补缺,优化无线网覆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及时响应零星的网络布点申请。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机房等基础设施,保障各系统稳定运行。加强对弱电井的管理,安装统一管理的门禁系统,整改电路消除安全隐患。继续调研华为Bras的部署方案,适时推进项目实施,协助各二级部门相关建设项目的调研和实施工作。
3.推进智慧平台建设,加强系统融合应用
进一步推进业务系统与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的融合建设,深化数据治理成效,拓展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推进智慧通大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验收工作。推动电子合同系统建设,实现合同签署全程线上化、标准化,显著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强风险管控。引入AI驱动的风险预测模型,探索信息系统智能治理体系建设。
(六)深化校内外合作交流,提升中心工作影响力
1.强化凝练宣传,推动品牌建设
不断总结提炼中心在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数据治理与分析为代表的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中心内部治理等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在省内外兄弟高校之间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中心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中心党建业务品牌建设。通过 “智慧通大”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扎实推动“我为师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向师生宣传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解决师生的“急愁难盼”,不断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2.紧跟技术步伐,优化服务水平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时效和服务质量,做好学校重大活动的摄影摄像服务工作,做好学校各类重大活动、竞赛、会议等的线上直播保障工作。强化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和保管工作。加强学生摄制团队培养,旨在挖掘学生潜能,为学校提供新媒体服务。协助做好学校重大活动、重要项目申报所需的汇报PPT制作、图文美工等技术支持工作。
3.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无纸化考试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考试监考人员库,加强考试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提升。认真做好南通市法律、会计、卫生等门类的专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考场组织和技术保障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包括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口语考试、学位英语考试、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等各类校内无纸化考试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七)加强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中心创新发展活力
1.规范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机制
坚持“立、改、废”并举,以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心创新项目建设,不断激发中心员工的科学研究干劲和干事创业热情。根据中心工作实际,需陆续出台中心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等,进一步优化中心各个部室的信息化流程制度,不断提升中心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加强调研学习,拓展工作视野
详细制定党务业务调研学习计划,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兄弟高校信息化部门的沟通交流,对中心党员干部职工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智慧校园建设与服务、信息化项目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学习培训提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举办新提任科级干部培训班,不断适应新兴技术对于岗位提出的新要求。
3.强化过程管控,提升服务效能
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加强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做好档案梳理、分类和归档工作,切实提高档案服务效能;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不定期组织资产抽查,确保中心国有资产的账物相符率处于高位;梳理重点防范部位,认真做好消防安全的自查、互查和集中检查;做好中心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